栖贤寺又称观音洞,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,距台怀镇约5公里。寺院建造在悬崖上,从崖底的下院开始,凿石为阶,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。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,当中一间为穿堂,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,通道中段,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,称为观音亭,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,表现的都是观音显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兽威胁的凡人。中段傍岩壁筑7间殿堂僧舍。从小门入内,墙壁与石壁之间很贴近,院道不足1米。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,六位一组,均呈日常生活状,富有凡世情趣。
通道终极,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。殿建3间,出檐翘扬。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,观音面部着白、红、绿、蓝等色,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。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和喇嘛教祖师宗喀巴。殿后左侧有一小洞,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避难静坐的地方。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静坐所在。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,观音洞是必到之地。
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,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,形势十分险峻。观音洞面对南山森木,背贴高崖绝壁,上载危岩,下临深涧,仰望如一轴山水长卷。画面以崖壁为背景,岩上古松、亭堂和曲折而上的石阶、红围墙点缀其间,崖顶白云飘绕,堪称奇观。观音大殿的出檐远望如羽翼,象是从天外飞来彩凤落于岩洞。
观音洞的岩洞,传说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,故缘洞建寺,寺院座落于栖贤谷口,就取名为栖贤寺。《清凉山志》载:“洞有滴泉,味甘。”洞内清池中池水甘冽,名为“圣水”。
该寺下院,正面建有五间殿堂,当心一间为穿堂,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。道外侧砌围墙,内侧为岩壁,岩石上长有苍苍古松。通道中段,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。该亭称为观音亭,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:一幅是观音显示真容救一个被歹徒捆住举刀要杀的人;一幅是观音显圣救一个被歹徒搬起石头要砸的人。另一幅是观音端坐于云头救一个将被老虎伤害的人。三幅画表现了观音菩萨的“大款大悲”。中段傍岩壁筑七间殿堂僧舍。从小门入内,墙壁与石壁之间很贴近,院道不足三尺。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,十八罗汉是六位一组的佛家生活画,有的坐于石上,有的骑虎,有的骑鹿,有的趺坐修行,有的头枕经书仰躺,富有情趣。
通道终极,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。殿建三间,出檐翘扬。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,观音面部着白、红、绿、蓝等色,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。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和喇嘛教祖师宗喀巴。殿后有一小岩洞,洞内积有池水,这就是所说的“圣水”,佛教信徒以为口饮此水能够“免难消灾障”。左侧又有一小洞,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避难坐静过的地方。又有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,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坐静所。因此,少数民族佛教徒朝五台山,观音洞是必到之地,他们都以饮“圣水”瞻仰达赖坐静处为荣。